爲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共産黨人精神譜系,赓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將于2023年10-12月開展“憶抗美援朝峥嵘歲月,感老兵不老精神永駐”系列主題黨日活動。
2023年10月28日,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于生命藥學樓2-116會議室開展“憶往惜今,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曆史使命”10月主題黨日活動,並與遺傳與發育科學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生物信息學與生物統計學系研究生黨支部、生科22M003班團支部成員前往影院觀影《志願軍:雄兵出擊》。
學有所思,深刻把握真理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共産黨宣言》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理論寶庫,作出的理論貢獻是多方面的,值得我們反複學習、深入研究,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會上,吳宇欣、徐昭勇對《共産黨宣言》第二章《無産者與共産黨人》進行分享。
吳宇欣提綱舉領,對第二章內容進行概述,隨後她介紹了共産黨的性質,指出“消滅私有制”是馬克思、恩格斯爲無産階級指明的奮鬥目標。吳宇欣通過列舉工人革命具體措施等,深入講解如何實現共産主義。隨後徐昭勇依次介紹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産階級對共産主義的七大責難”的批駁。集體理論學習結束後,全體支部黨員對學習成果進行檢驗。
(圖1) 《無産者與共産黨人》學習分享
薪火相傳,新血液講好老故事
黨支書劉歡開展“憶抗美援朝峥嵘歲月,感老兵不老精神永駐”系列主題黨日啓動會,對系列黨日活動目標與安排進行介紹。隨後,劉歡同志就抗美援朝戰爭背景、作戰過程、戰爭意義等進行全面講解,並啓動“健身打卡月”計劃,鼓勵黨員同志學習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
(圖2) “憶抗美援朝峥嵘歲月,感老兵不老精神永駐”系列主題黨日啓動會
爲鼓勵新生黨員赓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加強黨員同志對紅色曆史的感悟和學習,會上,11名新生黨員講述家鄉紅色人物及紅色故事。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生黨員依次介紹瞿秋白、秋瑾、楊靖宇、焦裕祿、烏蘭夫等紅色曆史人物,並講述古田會議、二七大罷工、石牌保衛戰、“魚簍裝蛇嚇哨兵”等身邊的紅色故事,汲取根植于中華大地的紅色力量。
(圖3)新生家鄉紅色故事分享
赓續血脈,抗美援朝精神永屹
理論學習結束後,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成員與遺傳與發育科學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生物信息學與生物統計學系研究生黨支部、生科22M003班團支部成員共同觀看《志願軍:雄兵出擊》。
(圖4)《志願軍:雄兵出擊》觀影
黨員學習感想
近日黨支部聯合團支部共同觀看了《志願軍》,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軍工專家面對當時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通過“理性分析”得出我們無論如何不能打贏朝鮮戰爭的結論,周總理的回答令人淚目,他說:“因爲只有打贏,中國人才能活下去。”公平是打出來的,公平是實力使然,公平不是祈求得來也不是天然存在的,我們在革命鬥爭中能不能取勝的法寶在于“敢不敢鬥爭,想不想鬥爭”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如果一切從“理性分析”出發,而忽略了人的精神力量,那就把鬥爭想成了“電腦遊戲”。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將士以勇于擔當的英氣、橫刀立馬的豪氣、舍我其誰的勇氣、赴湯蹈火的膽氣,與美帝國主義進行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抗爭,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毛澤東同志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經驗時曾說,志願軍打敗美軍,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
——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 劉歡
《志願軍:雄兵出擊》圍繞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打響的第一、二次戰役展開,包括首戰兩水洞、奔襲三所裏、血戰松骨峰等戰鬥場景,這其中的每一幕都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志願軍戰士爲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毫不猶豫地投身戰鬥,甚至不惜生命。特別是在松骨峰戰役上他們堅持到最後一刻,絕不退後的堅定意志幾度讓我熱淚盈眶,同時也讓我深感敬佩。在面對絕境時,他們展現出的堅韌和勇氣給予了我巨大的啓示和鼓舞,這也深深激發了我內心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作爲當代青年學子,我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在科技強國的領域中努力奮鬥,爲實現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複興貢獻力量。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统计学系研究生党支部 龚禹桥
今天在觀看《志願軍》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一是痛心的淚,在看到1950年面對我國邊境安全受到威脅,我國領土權遭到幹預的危急關頭,面對國情以及軍事實力的懸殊,領導人們的滿懷愁腸也糾動著我的心;二是感動的淚,面對實力懸殊的戰事,毛澤東主席問彭德懷怕不怕,彭德懷回答紅軍不怕遠征難,年輕的新兵也毅然沖向戰事前方,這種勇氣和上下同欲者必勝的決心令我感動;三是自豪的淚,是看到戰士們一次次的奮勇爭先前仆後繼,將自己的血肉之軀築建爲防守敵人的堡壘的中華民族不卑不亢、同仇敵忾的精神感到自豪的淚。新中國來之不易,社會主義制度來之不易,我們新時代青年人要接續傳承,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與重擔,牢記使命,砥砺奮進,爲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奮鬥終身。
——遺傳與發育科學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 肖映竹
許多人知道1950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知道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但是不知道首戰的兩水洞,不知道38軍113師奔襲三所裏,更不知道三連血戰松骨峰,短短幾個字背後都是槍林彈雨中穿行的血肉之軀,他們付出了生命鑄就了堅固的長城,成功阻擊美軍,贏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志願軍14小時行軍72.5公裏,而馬拉松運動員也要12個小時才能完成,轟炸的戰場,倒下的戰士,他們用血肉之軀與身體極限對抗,觀影時真的很想流淚,這都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他們是爲了我們而犧牲的,我們的安居樂業是他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打仗是爲了不讓我們下一代人再打仗”致敬英烈!
——生科22M003班团支部 雷学勤